邱振中分析《忧悬帖》的行轴线趋向平稳,与王羲之《姨母帖》相似,但各段轴线吻合严密。“忧悬”两处错位较大的断点成为流畅、缜密的节奏中有力的顿挫,使稳重中平添生动之致。王羲之早期作品中,单字轴线倾斜大都不超过6度,以接近垂线者为多。
行轴线的呼应,是王羲之作品极重要的一个特点。《忧悬帖》一、二行之间,都表现出配合:后面一行轴线的波型与前一行轴线的波型相似,但细节又不相同,造成了章法构成上动人的效果。
王羲之作品章法构成的丰富变化和巧妙配合,而成为生动而又高度统一的杰作。他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构成,这不是在形式层次着意使用各种技巧所能做到的。
情感是影响随机显现最重要的变量。《频有哀祸帖》、《丧乱帖》与伤逝有关,因而作品中顿挫分明、摆动强烈的折线,与《孔侍中帖》(含《忧悬帖》)、《得示帖》轴线线型颇有距离。细心审读文辞,感情节奏与轴线线型,与整个轴线图,存在着一种默契。
王羲之这些作品标志着轴线承接所达到的新的高度。邱振中评价“单字轴线连缀系统经过漫长时期的发展,终于使工整化与反工整的自由书写统一了起来。王羲之成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。轴线承接的各种方式,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集中的表现。这不是一种简单的会合,而是沉入深心,再同心理内容融合在一起的自如运用。王羲之暗示着对线结构把握能力的理想状态。” 《忧悬帖》章法的动线特征:汉字每个单字,都可画出一条直线,它的位置是表示字倾侧的方向,同时把字分成感觉上份量相等的两个部分。画出的直线称为单字的动线,以确定作品的位置和方向。《忧悬帖》一开始的“忧悬”两字错位较大,但不影响行气,反而是在连续中,带了些许的波动,加强作品的灵动感。动线在书法作品中连续不断出现直到终篇,形成了一幅作品的音乐属性——旋律。书法的时间性和流动感,是一种无声而有形的旋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