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早以“虚”、“实”论画的文字,见于李澄叟形容李唐:“落墨苍硬,辟绰简径,谓之实裏有虚”,此件《江山小景》即是“虚”、“实”对应的例证。 李唐将代表实景的山石、林木、寺院置于画面下方和右上角,中间以虚旷的江水隔开两岸,为“近岸广水、旷阔远山”的设计,此画可视为南宋马、夏派的半边或对角线构图形成之前的一种过渡风格。
画面中,山石皆以细劲、浓重的墨线勾勒轮廓,石面施以斧劈皴,再以青绿、赭石薄罩设色;山顶的树丛枝干直挺,树叶以快速、强劲的横笔划出,此类风格虽然习自李思训画派(如院藏宋人《明皇幸蜀图》),但是在复兴古法之余,李唐亦开拓自己的面貌。 对此出色的画艺,宋高宗尝於其作品书题:“李唐可比李思训”,表示赞赏。
此幅画中,除了青绿设色之外,也施用泥金。 透过局部,可以看到泥金点苔的痕迹。 虽然部分颜料已经剥落,但是不难想像此画初成之际,金碧辉煌的原貌。 泥金原本用於宗教人物画,据传唐代李思训将之运用在山水画,独创“金碧山水》形式。
李唐除了以凝重老辣的用笔来描绘山石和露根的树身,也善用细笔来勾勒瀑泉、水纹和野草,画家高超、富于变化的笔墨技巧,让此幅画在刚硬健劲之外,又多一份细腻秀丽的美感。
画中有许多点景人物,活动、体态各不相同,有泛舟、渔钓、耕归、讲道等等,多半以简笔划出,粗具形态,带有一种拙趣。此类简笔划风,对于南宋的马、夏派有直接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