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 收藏中如何規避風險
作為一個收藏家,買東西起碼要買成真的,假的是沒有價值的。即便是真的,也要買審美價值高的,儘量買某家的精品。同樣尺幅的作品,審美價值高與低,價格懸殊很大。有些人懵懂無知,自以為是,因為他已經對書畫經營了很多年,總是買些七八成熟的假貨,並且還能賣出並有好的盈利,鑒定水準的高下並不能夠用賺錢多少來衡量。真、偽的差別往往就是那麼一點點。
隨著人們欣賞水準的提高,假的東西很可能賣不掉,昨天的經驗很可能是明天的教訓。另外,年輕人的審美眼光都在發生變化,80、90後的人怎樣看待中國古代書畫。
書畫有時看起來很神秘。一件作品呈現在眼前的時候,往往只看到了它好的一面,忽視了假的一面。再假的東西也有人說真,再真的東西也有人說假,這與每個人的審美情趣、知識面、書畫方面的閱歷有關。
(一) 不要迷信出版
改革開放以後的出版物不可靠,早年的出版也不一定可靠,因為當時人們的審美眼界比較窄,真跡的標準不完善。民國和解放前後這一段時期,由於沒有拍賣機構,畫展也少,藏家之間的交流不比今天這麼頻繁,掌握的信息很匱乏,很容易把假的看成真的,選錯出版對象。還有一些海外的出版物,比如日本、美國等,也不可靠。(參劉文傑關於張伯駒編纂出版物收錄贗品的觀點。認為老的就是好的。)有些贗品卻多次出版,因為他們再版時並沒有以原作為藍本,以訛傳訛。
(二) 不要輕信專家或家屬
專家多在博物館或者文博部門工作,市場實戰能力較弱。有些家屬雖然在畫家的身邊,他們不一定懂得用筆的特點,不宜輕信。我於2005年秋季拍賣會,買了一件陸儼少先生的贗品山水,當時有位專家,就是一線拍賣公司的鑒定顧問。家屬鑒定也不宜輕信。
舉例:徐悲鴻《貓竹圖》香港某小拍;(原作)
某拍賣公司 徐悲鴻《芭蕉大雞圖》的故事
(三) 不要貪求題跋
某些鑒定家的題跋,必須要讀完。有些題跋是具有目的性的,諸如一些作品經過高職位的人鑒定為真,等等,後面的人不方便直言,便會表達得很隱晦。
書畫的鑒定還是要從筆墨上入手,讓作品本身來說話。徐邦達先生有時題跋的時候,並不道破作品的真偽,只是述及某家風格如何,啟功先生有時也是如此。另外,有些題跋本身就是假的,有些題簽也是假的,這個要引起足夠的重視。
有些題跋是真,作品偽作。借用真畫題跋或專家眼力有限。
(四) 不要迷信證書
有些證書是權威機構或者百年老店或是博物館開具的,但開證書的人是真專家還是偽專家,是否經得起考驗,要思量再三。或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。
(五) 不要輕信故事
我在琉璃廠開畫店,08年有一張李苦禪的畫,5平尺的鷹,因為當時對李苦禪的鑒定比較模糊,真跡的標準沒有建立,結果買成了假的。就是聽信了他們的身份,系某校教授,相信了他們夫妻談話,先入為主。
另外,有些拍賣公司上拍的作品是同一上款的,畫給同一個人的,這種情況下,有時也摻雜進贗品,因為造假的人跟上款人的家屬勾在一起,需要引起注意;即使是同一上款或同一藏家收藏的作品,有時賣的價位很高,但這些東西打散了就沒那麼值錢了。
這說明大家追逐真跡的欲望很高,都怕買假了。
舉例:12秋匡時《長春集》冊
(長春集 —明報20周年畫冊 32.5*45cm*48 上海敬華 2009年秋拍 成交價:RMB:7,123,200)
(北京永樂 2007年秋拍 成交價:RMB2,240,000)
(長春集 石魯 春水送暖 32.5*45cm 北京匡時 2012年秋拍 成交價:RMB1,955,000)
(長春集 石魯 秋荷 32.5*45cm 北京匡時 2012年秋拍 成交價:RMB3,910,000)
(長春集 黃胄 牧鵝圖 32.5*45cm 北京匡時 2012年秋拍 成交價:RMB632,500)
(長春集 黃胄 狂舞 32.5*45cm 北京匡時 2012年秋拍 成交價:RMB1,380,000)